Thursday, September 30, 2010

神庙的宝藏

在还没上大学前,我去神庙的次数是屈指可数,少只有少。

我家附近有间观音亭,姑姑的往生牌就放在那里。只有在新年初一拜拜的时候,爸爸领着祭品,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的其中一个得跟随他一起到那里祭拜早年往生的她。

每年的九皇爷圣诞,妈妈会到九皇爷庙去拜拜捐款烧香,然后一定会拿数条黄色布条回来,绑在我们的手上,据说会保平安、健康。通常,爸爸妈妈会结伴去那里,因为他们选择大清早到那里,避开迟些时候的汹涌人潮。印象中,我似乎只到过那里两三次,最近一次是因为我在做着有关九皇爷圣诞的戏剧研究,想知道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九皇爷庙是否有所差别,所以特地跟了他们到庙里,顺带考察一番。

除此以外,我想不到又去过其他的神庙了。

自从上了大学后,我开始慢慢接触神庙了。从开始在书上读到有关神庙的资料,到老师在讲课时谈起神庙,接着跟随老师同学到神庙考察,最后自己做有关神庙的研究起来。

原来,一间神庙是具有那么多故事。即使庙里的一块匾牌,都可以有一段故事。

每间庙宇几乎都有立个石碑或块牌,写着那间庙宇的历史。从内容中通常可知道创办神庙的原因与日期、当时的社会形态、出钱建庙的善心人士等等。如果庙宇有重建的话,会再度立个新的石碑,将捐款者的名字随捐款数量的多寡刻下,捐得越多,名字排位就越前。

巴生五条路观音亭的石碑

此外,庙里的匾牌都有刻下日期与捐赠者的名字。因此,从中可以推测出来这间庙宇有多久的历史。可能有些时候,匾牌上的捐赠者就是如雷灌耳的某某大人物,都可以藉此得知此人物与该庙宇的关系。

很多庙宇都有着精致的雕刻,从柱子到屋顶,每个地方都有雕刻的踪影。比较常见的雕刻有二十四孝的故事、龙乘祥云、八仙过海、佛陀成道经历等。其实,每个雕刻都有其意义,都带有叫人向善、吉祥如意的意思。

槟城叶氏宗祠的屋顶雕刻

不知道你有注意到吗,蝙蝠也经常被雕刻在庙宇的梁上或墙壁上。蝙蝠和“福”字同音,通常工匠会雕刻透下脚上的蝙蝠,因为带有“福到”之意。



新马一带的庙宇,有些甚至有本地水果的雕刻,十分具有本地特色,这是在中国一带难以找到的。我曾经看见有庙宇的墙上有着果中之王“榴莲”的雕刻,相当新奇别致。

另外,庙宇的门神也是相当有趣的。几乎每间庙宇都有门神,但是不同的庙宇却有张得不一样的门神。就以观音庙和妈祖庙来说,通常这两种庙宇的门神是宫女或者太监,因为里面供奉的主神是女性。




如果你稍有注意,一些新马庙宇的门神长得不像华人,有的像是当地土著,或者印度同胞。这些都是工匠制作门神刻画的新奇心思。他们受到本地风土人情的影响,而将这种特色渗入他们的作品中。

还有很多很多,都是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现在很多人都不会欣赏这种艺术与历史,认为神庙是无聊的,纯粹是拜拜的地方而已,没料到神庙也有这么多宝贵的资料与故事在等着有缘人去发掘呢。

Wednesday, September 29, 2010

初次拜访凤山寺

今天早上起床,确定所有该拿该带的东西都准备好后,就带着战战兢兢的心情去凤山寺。

我上网查了地图后,决定乘搭公共巴士,因为能够直达目的地。到了凤山寺,我庆幸自己没有迟到,广泽尊王的祭祀还没有开始。我走进庙里,四处张望,寻找那里的其中一位理事,吴一贤先生。老师昨天替我打电话给吴先生请他指点我,也让我看了吴先生的照片,以便我到那里后,容易辨认他。不过,我看了好一阵子,依然无法看见吴先生。

最后,我唯有去询问庙里的一位工作人员。那位叔叔说:“我们这里没有这个人啊!”我一听,奇怪了,明明他是负责凤山寺重建的重要理事,为什么会没有这个人呢?!

那位叔叔又说:“你会不会去错庙了?新加坡有很多间凤山寺哦。还有一间比较古老的是在Mohamed Sultan Road那里,那是南安会馆的凤山寺。”

听了那句话,我的脑袋里好像被雷劈中了似的,原来我来错地方了!!!啊~~~~

哎哟~ 讨人厌的gothere.sg,竟然点我去错的地方!唉,也只怪自己的眼睛没有看清楚,没有调查好好,不知道新加坡有不止一间凤山寺,没有做好功课~~

于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我选择搭德士到要去的那间神庙。当然,也就必须付出较高的代价咯,德士费真的是不便宜啊。

后来和吴一贤先生提起,才知道原来新加坡有七间凤山寺之多呢!

现在终于搞清楚啦,下次就不会再搞错了!!

这才是我真正要去的凤山寺

人们在进行广泽尊王的祭祀活动




Tuesday, September 28, 2010

收集、收集、再收集

刚才去找我的毕业论文导师,呈交了论文的草稿,还好~ 老师点头了!

不过,老师问了问题,我却不会回答了。

他问道:“你有看本地报章吗?” 我只有傻笑没说话。

老实说,我来到这里几年了,除了刚开始的几个月,有每天勤奋地翻翻报纸,过后就没有了。不是因为我不关心时事新闻了,也不是我没时间看报纸,而是由于中文水平的落差,让我感到这里的报纸读起来索然无味,读了没有饱实感。很多和我一样爱阅读中文报的朋友,都有同感。到底是两地文化差异,或者中文水平逐渐下降,这就不得而知。

老师说,既然我的毕业论文是和本地有关,那就应该要留意本地报章。说的也是,看来从明天开始,我要每个早上花点时间阅报了。即使客观上的环境无法满足我的阅读乐趣,但是为了增广见闻,使自己跟紧这里的步伐,还是要读的。加油吧!!

论文的草稿,大致上是确定了。不过,还是有许多准备功夫必须进行的,那就是收集资料。老师要求我在下个月尾呈交所有的参考书目,包括了文章、专书、剪报、出版物等等。天啊,我一边听,一边冒冷汗。真的是很多资料要收集、要阅读啊。

直到现在为止,我只是读了少数的资料,大部分都是老师介绍,我才去读。自己还相当迷惘,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该找些什么样的资料。不过,经过确定论文的草稿后,找资料这方面也就变得较容易和明确,至少不会像之前那么手足无措了。

不管怎样,现在的我,应该要努力地将所有相关的资料收集、收集、再收集!

说了这么久,还没告诉大家我的论文题目。我的论文就是有关新加坡凤山寺的研究。如果你有什么消息资料的话,请多多指教咯!




凤山寺
31 Mohamed Sultan Road,
Singapore 238975


























欲知更多相关资料,请参阅以下网站:
新加坡南安会馆,http://www.lamann.org/

Monday, September 27, 2010

我是大马人


国家独立那么多年,为什么有些人民的思维脑袋没有进步呢?

肤色,只是代表各种不同文化的源流,当大家生活在同一块土地,难道就不能像彩虹般,融合成一道美丽的景色,绽放色彩吗?

听很多老一辈的人说,以前的童年生活,大家总是在一块儿玩耍,不分你我。即使语言上有障碍,就以人类共同的语言——肢体语言来表达。如今,大家只是以肤色来决定要交的朋友,生活圈子都是同样肤色的人,种族之间充满猜疑。

现在的马来西亚,怎么了?

无论你是黑的、白的、黄的、花的,只要你是拿着大马公民证,请你大声地说:“我是大马人!

Sunday, September 26, 2010

周末与面包布丁

上个周末,突然很想很想做点甜品。(看好哦,是做甜品,不是吃哦!)

在买grocery时,终于忍不住买了材料,打算在星期日早上做面包布丁。

面包布丁适合在懒惰却又想吃甜品的时候做的,因为实在是太简单了~~ 它的材料很随意,连分量也是很随意。这份甜品是可以根据个人口味的喜好所调配,完全无需担心会制作失败。



做好后,将它分给了邻居朋友。哈哈,我是个不爱喝牛奶的人,所以对这道甜点保持了礼貌的距离。我只是手痒,想做点甜品而已!

面包布丁 (Bread Pudding)

材料:

  • 鸡蛋
  • 牛奶
  • 白面包
  • 牛油
  • 水果也是可以加入,通常黄梨和葡萄干比较受欢迎
有关份量可以自行斟酌,如果喜欢牛奶味的话,可以加入较多牛奶。鸡蛋的作用是为了让布丁变得凝固,而非处于液体状态。至于糖和水果呢,则是根据个人喜好所加入的。

做法:

  • 将白面包撕成小块,然后放在容器里。
  • 把鸡蛋打散,加入牛奶和糖,再搅拌至糖融化。
  • 将混合物倒入容器,让白面包沾上混合物。
  • 将水果切成小块,加入容器。
  • 把牛油放在顶层,最后送进烤炉。
  • 烘烤大约20至25 分钟。

马六甲考察之旅

前天,由明代史的老师带队,连同班上的同学一起前往马六甲进行考察兼游玩。我们在早上7点半就整装待发了,个个看起来是十分兴奋的。

这是我第三度到马六甲去。第一次去的时候,是小六毕业旅行。我们先到新加坡观光,在回来的路途中,才在马六甲稍作逗留。由于行程紧凑,所以也没有什么逛到。印象中,只记得有到余金福土产店买了点土产,包括当地出名的dol dol,是种融合了马六甲黑糖与调味料(榴莲、香兰)等,所制成的甜点。

第二次到马六甲游玩是在七月初的时候。而那一次的印象就非常地深厚。我们一班朋友到居住在马六甲的朋友家里,她包办了食、住、行,当了我们的全职导游兼奶妈。我们在她家住了三天两夜,她真的是招待周到,我们没有一刻是肚子饿的。从早上睁开眼睛,她就让我们不停地到处吃当地的美食,怕我们吃漏了似的,大家的肚子永远都是撑着的。而她的家人,也不断地吩咐她要好好招待我们,也一直请客,让我们品尝当地的著名美食。







因此,有当地朋友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去到当地人公认的美食地点,不必如游客般,来来去去就是去那几个专门赚游客生意的地方吃东西。无可否认,那次的旅游,真的非常丰富,而且体验了浓厚的人情味。真的是要多谢她的一番招待。



而这一次的马六甲之旅,最主要的行程是到郑和文化馆参观兼上课。当年,郑和带领了200多艘船舰下西洋,马六甲正是重要的一站。在遗留下来的明代官方地图里,马六甲除了是当时明代朝贡体制的一国,明代政府更在那里设置了官厂。由此可见,那时候两个国家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而郑和航海到马六甲,也为当地留下了不少的贡献,甚至是传说。

到了马六甲,我们先参观宝山亭,那里有口井,据说是马六甲苏丹为了汉丽宝公主而命人挖掘的。汉丽宝公主这个人物,直到目前为止,还是个谜。根据马来西亚的说法,汉丽宝公主是晚明的公主,下嫁马六甲苏丹。与她随行的有500个宫女,而她们也在马六甲定居下来,结婚生子。因此,有人指新马的峇峇娘惹,是源自于此。只不过,中国方面,并没有公主下嫁马六甲的记载。因此,对于这个人物与故事,大家始终保持半信半疑的态度,无从考证。




而庙宇旁,是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华人坟场。最早的坟墓可追溯到晚明时期。整座山有百多座坟墓,有些已经风化至无法看清墓碑上的字,也有好多坟墓存在久远,早已没有后人来祭拜了。在较早前,政府曾经一度要开发那座山,欲将所有坟墓迁走,遭到当地华人,甚至是整个马来西亚华社的反对。那里是华人最早抵达马来西亚的证据,而且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开发那里,不但是将华人到这里落根的证据销毁,更是将华人的身份与文化价值记忆给彻底毁灭。后来由于华社的大力反弹,政府最终收回成命。这场闹剧,方才落幕。

中午的时候,我们到一家娘惹餐馆吃饭。前往那间餐馆时,竟然让我碰见了多年不见的排球教练!自从中学毕业后,我们已经没有什么联络了,想不到这么巧,我们在外地碰面了。不过,当时我和同学一起走着去餐馆,所以也没能多聊。



吃饱后,我们才到登入酒店,办理入住手续。

我们住在BayView Hotel,基本上其房间是相当大,只不过里面的设备与素质,并没有如宣传上所谓的四星级。我一直想到富礼酒店住宿,但是寡不敌众,多数同学选择了这间酒店。真是可惜了。没关系,有朝一日,我一定会住进富礼酒店的!

傍晚时分,原本想到当地有名的甲比多沙爹朱律(Capitol Satay Celup)吃晚餐,无奈我们去到那里,竟然是关店的!!天啊,原想介绍美食给同学,到最后竟然发生这种糗事~~ 我也是不想的呀,上回我星期四来,它是开店的~~


看,平时是这么多人的~~ 只恨没有缘分啊!!



没有办法之下,我们走到鸡场街那里,随便找一家娘惹餐馆吃饭。还好,菜色算是不错,只不过分量有点不足。



吃饱后,有些同学先行回酒店。而我和一些朋友则在那里走走。他们跑去一间土产店吃Cendol,闲聊天。我们的行程可不止是那样而已,过后我们到一间咖啡馆,地理学家(Geographer Cafe)喝点饮料,http://www.geographer.com.my/。碰巧下起雨来,我们就一边谈天玩耍,一边等雨停。直到雨势变小,我们才步行回酒店。





我凭着记忆带路,还好最后成功回到酒店。一路上,大家嘻嘻哈哈的,看见有小贩在卖炒蚝煎,受不住诱惑,买来一起吃。我们就是一直走走停停的,偶尔拍拍照片。就在酒店的附近,看见有人卖糖水和油条,大家又再买来吃!基本上,我们就是又吃又玩的,把肚子撑饱了才回房休息。





那一晚相当尽兴,因为平时上课时不常和同学打交道,但是经过一晚的嘻哈玩乐后,发现原来他们是那么有趣的,真的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多了解他们。缘分就是那么奇妙。很多时候,我们凭外表去判断一个人的性格,是不准确的。唯有真正的接触,才能知道一个人的个性。原来,大家可以很合得来的~~

第二天早上,我们到郑和文化馆去。首先是由馆里的工作人员为我们介绍馆里的资料。我个人认为那里的资料相当丰富,而且也十分有趣。有兴趣的话,可以到那里参观,肯定会获益良多。(可参考这个网站:http://5g.my/lifestyle/where2/?q=node/158

参观完毕后,我们在那里所提供的礼堂里上课。大家必须针对老师早前所发的阅读资料,加上在马六甲所看到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刚开始,大家的表现有点生疏,但是渐渐地,大家开始进入状态,逐渐积极发言。

上完了课,我们回到酒店办理退房手续,然后才到那里的购物广场吃午餐闲逛。由于没有想逛街的mood,因此只是和朋友随便走走看看。我们在下午三点钟上车离开马六甲。

有些同学大包小包的,买了很多土产和东西。对于其他国籍的同学来说,到马六甲买东西相当便宜,因此会买挺多东西回去。但是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特别想买的,因此也没什么买东西,只是贪嘴,这里吃吃那里吃吃的。

除了吃之外,我最想买的东西就是——报纸!在新加坡的日子都是在网上看新闻,阅读起来很不是味儿。终于,让我有机会买到报纸,那种感觉真的是非常棒!报纸在手,就贪婪地阅读起来。





整体来说,我还是挺享受这次的考察。尽管马六甲的太阳非常猛烈,两天的时间就已经将我的皮肤给晒黑了,但是体验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感觉。我们这次的行程安排相当妥善,这要多谢班长了,她尽心尽力替大家找了家旅社,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让我们不必在马六甲自行安排交通载送,真的非常方便。此外,之前一直认为自己和系里的同学非常不熟络,经过这次的旅程,觉得自己收获良多,看见大家活泼的一面。

Wednesday, September 22, 2010

高速快铁快快来~~

今天上网阅读新闻时,发现了这则新闻:

取材自南洋商报























这则新闻对于在新加坡工作的大马游子来说,无疑是个大好消息!不必再坐巴士,花上至少5个小时,才能回到吉隆坡一带,或者坐夜班巴士时,一路担惊受怕,害怕巴士司机在路上飘移或者打瞌睡。

不过,这么快速的交通,当然必须付出比巴士更高的票价。但是如果以金钱和时间来衡量的话,流逝的光阴当然不可能追得回来啦,应该是值得的。

期待归期待,这项工程毕竟还没有正式得到批准。何时会建成,还是个未知数呢。

如果真的建得成,拜托点,别出现如报章上常看见的新建筑或天桥有裂痕啦,安全措施出现纰漏等。老实说,我对大马的建筑工程真的信心不大,特别是政府指定的承包商,他们的办事能力让人不敢恭维。政府在处理选择承包商的程序上,总是态度模糊,我们也只能在雾里看花,朦朦胧胧。等到出了事,才说要调查啦,指责这个那个,最终呢?只能说不了了之。

何时这种落后思维才会进步啊?问天吧,我不知。

Monday, September 20, 2010

与时并进的神庙

刚刚在Facebook上看见有人post了一个短片,是在马来西亚的巴生港口那里的广福宫所拍摄的。短片里的乩童表演了断舌的绝技。

他将舌头切断了数分钟后,再将之接驳回去。听说这只有在广福宫元帅爷神诞时所表演的。在2006年曾表演过一次,后来在众多信徒的请求下,2009年又在表演多一次。据说,若非信徒连续几年恳切要求,下一次的表演要等到30年后,方会重演。



老实说,看着短片的时候,心中感觉是挺毛骨悚然的。人类因为信仰,获得了无穷的力量,能够做一些平时所不能的事。很多人都会质疑,到底是真是假。不过,我总是抱着宁信其有的心态来看待。所谓:“心诚则灵”,只要你诚恳地相信,你就会感受得到。

撇开这个不谈,让我感到讶异的是,原来我家乡那里的神庙开始和世界接轨了。就以广福宫为例,它不单有上载短片,也有自己的部落格和面子书。我心里一直以为,我家乡那里应该没有这么跟潮流,很少华人神庙或会馆会有自己的网站等,最多也是偶尔有几个路人上载一些节日的短片而已。想不到,这间神庙的确让我大开眼界,看见他们也可以很时髦的。

这的确是不错的构思。毕竟,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不一样了,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利用发达的科技与技术,不久之后我们很快会被世界所淘汰的。适者生存,这个道理始终不会改变。

不仅如此,为神庙或会馆设立网站,并且时时更新,让在世界另一端的人都可以认识自己,不但提升知名度,也提供交流的管道。对研究学者来说,更是无比欢迎。很多时候,在研究神庙与会馆时,总是面对没有更新资料与收集历年活动资料的难题。旧式的资料整理法已经无法满足现时代的要求了,电脑化与网络化很多时候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让学者在研究课题时更得心应手。

时时刻刻与社会一起进步的团体,才能在步伐快速的时代持久生存。马来西亚有很多华人社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也背负社会责任,但是没有与时并进,因此很快地被淘汰出局,无声无息地消失了。看见如此的逝去,感到相当可惜,因此希望这些具有社会意义的社团,能够整装出发,与时代进步,别消失在历史的黑洞里。


如果你想知道关于更多广福宫的消息,可以到以下这些网址:
http://www.khonghockkong.blogspot.com/
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1150181469

Friday, September 17, 2010

雨天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名字里有个雨字,所以从小对雨特别有感情。只要下起雨来,心情总是特别轻松。我喜欢的,不是阳光微现,绵绵细雨。听说那种雨淋了,容易生病。我喜欢的,是滂沱大雨。这种雨才是真正的滋润了大地,由外到内。不过,有很多人可不喜欢这样的雨,因为他们担心的是,闪电水灾。我真的很幸运,我的家是属高地区,所以不大可能会淹水;如果万一真的是发生了,那么我的家乡肯定是全处淹没了~ 哈哈!



下雨天,待在家里,慵懒地赖在沙发上,品尝杯清香的茶,阅读喜爱的书本,真是一大快事!我就是喜欢在下雨天躲在自己的小天地,放慢节奏,做些自己喜欢的事。

不过,当我来到小新后,我开始对雨天的感情有点变卦了。由于在小新的生活,总是和公共交通离不开关系,没法像在家那里般有私家车可驾,因此雨伞成了我的必需品。无论是炎日高照,抑或滂沱大雨,雨伞成了我的守护者,让我免于被太阳晒伤,或被雨淋湿。

我特别不喜欢在下雨天出门,因为我必须一直小心翼翼地不被雨水淋湿了我,而且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有重要的活动要出席时,被雨淋湿了,心情会很容易变糟。我更不喜欢在下过雨后出门。雨后的地上,总有东一滩西一窟窿的积水。有时候走路时没有留意,很容易就会一脚踩入那滩积水,真的很狼狈。此外,双脚踩在湿答答的地上,很容易将小水花给溅起,一双腿就会成了斑点腿,有一点一点的污水点沾在腿上,好恶心啊。我还曾经看见有个女生,双腿不但有污水点,还有一小片叶子沾在腿上,我的天啊,真的是非常不雅观。所以,女士要注意咯!

无论如何,无需出门的雨天,是让人格外愉快的。不必担心被淋湿,也不用烦恼如何走在路上保持最佳形象,窝在房里,看看书写写字,感觉十分悠哉闲在。就像现在这样,实在是太棒了!

那你呢?

Thursday, September 16, 2010

《初恋红豆冰》



预告片


这部电影还没上映前,已经在大马华人圈子里引起热烈期盼。毕竟多年以来,大马华人电影很少有这么多金牌艺人参与演出。

我是在电影落幕后,才有通过DVD观赏的。之前上映的时候,由于课业的忙碌,根本没有娱乐时间。我的观后感是——这是一部好电影。整部电影在大马的老地方怡保所拍摄的,故事围绕着一群住在那里的小人物。故事内容并没有如好莱坞电影般惊天动地、制作浩大,但是他们每个人的故事却是深深地牵动着我的心。他们的故事,似乎常常发生在我们身旁,而这些故事的核心,永远都是等待。

述说故事的是一个坚持经营传统咖啡店老板的儿子。他对从小青梅竹马的玩伴充满着爱慕之情。他写了一封信给她,要将自己的心声完全说给她听。他在等待的,是一个机会。这一封信,从被偷、被折成纸飞机、被放回他的房间,到最后他放入自己的口袋,决定亲手交给她,但始终没有被她打开过。他不断地等待,等待一个时机,不过始终无法盼到时机的到来。

她自小和妈妈离开了槟城,离开了嗜赌的爸爸,来到这个小镇。她认为妈妈的举动,夺走了爸爸的爱,无法释怀。她不停地等待,等待爸爸带她离开,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她的等待,始终没有实现。直到有一天,她和他回到老家,终于和爸爸碰面了,才知道原来爸爸并没有如她想象中疯狂地找她与挂念她。他已经有了另外一头家,也有了孩子。她的等待,并不如想象中有美好的结局。

他的父亲,一直坚守传统咖啡店,对咖啡店有着十分执著的感情。他等待的是,他大儿子愿意接手继续经营那间咖啡店。不过,他的大儿子其实有着自己的创业梦想,想在首都开新式的咖啡馆。他等待的,却是离开小镇的勇气。最终,父亲的等待落空了,大儿子的梦想却是实现了。随之而来的,却是父亲又再等待,希望孩子的回心转意;孩子等待,又是父亲的原谅。等待的循环,没有间断过。

常常在那咖啡店独自坐着的老人,经常买万字,希望能赢到一笔钱,让他回到中国故乡接他的妻子过来。他等待着幸运的降临,给他一个和妻子团圆的机会。终于给他中了一次的万字,但是卜基头因赔不起,而逃跑了。老人等待的机会也只是昙花一现。最后,受不了打击而过世了。他所等待的,不曾出现过。

除了这几个等待,还有许许多多个等待。大家心中总是在等待着一个机会,然而等待的过程、等待的结果总是让人痛苦失望。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种等待。从小,我们等待大人们的爱。长大后,我们等待自己的真爱。年老了,我们等待孩子们的爱。等待,其实每天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上,我们每天都有不同的等待。

生活在大马的华人,也同样地等待。等待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等待获得公平的对待,等待同样居住在这一片土地上的异族朋友,对他们说:“欢迎回家”,等待国家给予平等的爱。

而我,也是一样地在等待,等待故乡带着包容的爱,呼唤我的归去。

Thursday, September 9, 2010

学日语

初中二那年,我开始学习日语。那个时候,我是和表哥一起上课的,而他在那里邂逅了后来的妻子,缘分就是那么的神奇。我们是在一所语言中心学习日语的。全班同学没有超过7个,印象中有一个印度人(应该是做工人士),其他的同学已经没有任何印象了。日语老师是个马来男生,他到日本求学,同时也认识了一个日本女生,两人也就走在一起。


回国后,他当起日语老师。他的名字我已经忘了,但是外表还挺记得,身材瘦小的,皮肤还挺黝黑,即使去了日本多年,仍然没有变白,哈哈。从他的牙齿和说话手势看来,他应该是有抽烟的。我们都有见过他的日本女友,就是白皙亮丽的皮肤,加上清淡的装扮,十分整齐干净。对了,她的眼睛圆滚滚地,又黑又亮,相当美丽。她说话的时候,就是一直微笑,而且声音不大,完全符合日本人的形象。这段学习的日子有将近1年的时间,由于学费昂贵,加上好几位同学后来退出,因此该中心认为赚不到钱,也将课程给取消了。老实说,第一次接触日语,为我打下了基础,在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比较容易掌握日文的阅读,更快吸收新的知识。

第二次学习日语是在中六的时候。那时大姐想在工作后上点课,学习新知识,由于工作的关系,接触颇多有关日本的资讯,因此决定学习日语。当然,一个人学习有点无味,她邀我一块儿上课,我对日语的兴趣不减,因此也乐意学习。

第二位日语老师就有趣的多了。她是日本人,长得又白又高又漂亮,还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长及臀部那里呢。“她真的很高,头发很长!”这是我看见她的第一印象。我真的认为她可以去拍洗发水广告。她的秀发是黑得发亮,而且十分笔直,一眼望过去真的觉得她的头发让人有想摸一把的冲动。她的人生很妙,在缘分的安排下,她嫁到了马来西亚。她的丈夫是个马来人,在Proton工作。当时公司派他到日本去工作仅1星期。就在短短的7天内,他偶然遇见她,两人相爱了。她不谙马来文,英语会话也不是很好;而他根本不会日语,相信英语也是有限。因此,两人是以英语沟通,但是说不通的时候,就用人类共同的语言——比手画脚起来。爱情是没有任何界限的,最终她决定下嫁给他。


由于日本的生活消费比较高,因此两人决定在马来西亚居住。好笑的是,刚开始我们去上课时,每当放学的时候,都会看见一个非常黝黑的马来仔,坐在一辆国产车里,停在路旁。我和姐姐都觉得这个人看起来非善类,搞不好是在伺机行劫。直到有一天,老师和我们一起出教室,她竟然上了那辆车!我们才知道,原来那个男人正是她的老公!!我的天哪,如此的配对也太极端了吧!人人常说,美女与野兽,绝对符合我们眼前这对夫妻!

她目前居住在公寓里,家里养了好多猫咪。她说不想要有孩子,因为觉得麻烦,所以决定养起猫咪来。她的想法和目前许多日本人一样,生活负担沉重,导致他们对生育一事都没有兴趣,不想增加自己的负担。最让我吃惊的是,她说她家有超过十只猫咪,因为原本养的那只母猫怀孕了,生了一窝的小猫咪。我问她,怎么顾得了这么多只猫咪,她说就让它们四处跑咯,吃饭时间到了,自动会回来的。这可听得我目瞪口呆,我不养宠物的其中一个原因正是我无法放心思在照顾宠物上。她可太随意了吧~

她对我们说了很多关于她的生活事物,我们也和她分享了许多生活趣事,让她更了解这片可爱的土地。和她相处的那段日子里,是相当轻松与快乐的。可能大家的生活背景都不一样,所以有很多事物都可以互相分享,更了解彼此。我一直上课到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入学通知信,才结束学日语的日子。

到了大学,我依然兴致勃勃,决定选修日语课。大学里有硬性规定,如果学生学过日语,还想选修这门课的话,必须参加日语考试,以便让老师检定学生可以选修的程度。由于一直以来,我学日语的方式是轻松学习,没有十分严格的考试,所以在面临考试比较难掌握。经过检定,我能跳过第一级日语课,直接上第二级的课。

在大学的日语班,和之前的有大大的不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相当严格。每个星期我们有词汇测验、听对话回答问题的测验、会话测验,加上其他种种作业。迟交功课、上课迟到或没来的同学,都会面临被扣分的处境。同学们之间的竞争十分强烈,只要在测验和作业稍稍犯下几个错误,就准备为这门课扛大旗了。

如此强大的竞争,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我,感到非常不舒服。学习应该是快乐、轻松、享受的,但是在这里却是百般束缚。因此,上了3个学期的课,最终因为难以应付众多的课业与课外活动,我放弃了日语班。

这或许很可惜,但是学习路途中的点点滴滴,依然是我快乐的回忆。(当然,这不包括考试的那一部分哦!)

Kent Ridge Hall 30th Anniversary Gala Dinner

上个星期五和一班朋友出席了Hall有史以来,最大型的晚宴。这一次的晚宴和往年的有所不同,无论是人数、食物、地点等,都比往年来得更豪华(我相信是这样啦!)。



在Hall住了三年多了,从来没有出席过D&D,一方面认为票价太高,一人$50哩,我舍不得花那么多钱;另一方面,出席的人都会自行制作服装,每一桌各有主题,大家就必须依照主题来打扮。对于懒惰的我来说,这是一种累人的事。特别是有两年我都在Rag comm.里,每天都面对着一堆堆五颜六色的奇异服装,我没有多余的力气再去制作服装了。除了这两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没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的朋友多数是属不爱出席这类活动,因此很难找到和自己谈得来的朋友,一起出席。

今年,我决定参加了。我会出席,不外是有几个原因:

1. 从来没参加过这种晚宴,算是去开开眼界。

2. 心里或多或少,对Hall有相当分量的感情,毕竟它是我在新加坡的家。出席可说是种祝福吧!

3. 有一班合得来的朋友一起参加。

当天,我们乘坐Hall所准备的巴士直到晚宴地点——Orchard Hotel。晚宴是设在2楼,一路走上去,看见很多Hall的朋友,一身古怪好笑的打扮,的确是很有趣的。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钱币的人头打扮。他们将纸币放大,大约有地上至下巴之间的长度,贴在纸皮上。然后,将他们要模仿的人头给切割出来。他们打扮成纸币上的人物,将自己的头部套在切割出来的洞中,成了活纸币。这种打扮其实不算新颖,因为在过去数年,都有人作出如此的打扮。不过,他们制作得相当精致,而且衣着打扮也是非常地符合他们所模仿的纸币人物。



也有一些人打扮成飞机战斗士,身穿战斗机师的制服,手拿模型飞机。远远看来,还是挺酷的。我的Block则有人打扮成病人的模样,身穿病人的衣服,一些绷带绑头,一些包扎手。各种各样的病人都有。





通常会做出打扮的是目前住在Hall的学生,那些出来工作了的Alumni个个都做出漂亮、正式的打扮,一看就知道是在社会上打滚的人了,不再是当初爱装模作样的黄毛小子了。他们当中,有初到社会工作的新人,甚至有一些脸上充满岁月痕迹的中年人,他们都是曾经在这个Hall住过的。其中有一组人,深深吸引我和朋友的注意力。他们是一群4、50岁的Aunties、Uncles,但是他们的打扮一点也不老,他们以黑色为主,做出Cosplay的打扮哩!!!我的天啊,他们看起来就是和爸爸妈妈差不多年纪,但是我真的无法想象爸爸妈妈打扮成这样!太前卫了!!哈哈~~ 他们看起来太有趣了,最后我们赶快把握机会,上前和他们拍照。改天我要秀给爸爸妈妈看,搞不好会激励他们勇于做出新尝试,哈哈!



晚宴大约在8点钟开始。和一般的晚宴一样了,都是要先欢迎贵宾的到来啦,演讲啦等。经过这些比较正式的行程后,第一个节目就是选美小姐、先生上场。他们一出现,全场的欢呼不断,大家纷纷支持他们心中的选手。无可否认,我们block的选美小姐,真的是具有模特儿的特征:高挑的身材、修长的双腿,加上她善于展现自我风格,因此一出场就有震慑全场的架势。

他们一共出场三次,其中有一次是舞蹈表演。这个舞蹈真的十分棒!他们个个都相当会跳舞,那支舞也编排得非常吸引人,让大家不停鼓掌喝彩。的确,这舞蹈的编排非常出色,全程没有冷场,全场气氛都被炒热了。



除了选美小姐先生的表演之外,也有其他Culture Group的表演,包括Acapella、Rockers等演唱。老实说,我们Hall的音乐实力是真的很强,很多会唱歌会乐器的人。其中一个环节是,已经是在社会工作的Alumni 上台表演,打鼓、弹琴、打吉他、唱歌,一点也不生疏,他们血液中依然奔流当初对音乐的那份热爱。

在众多的环节当中,最吸引大家的依然是幸运抽奖节目。幸运抽奖的奖品实在是太吸引人了,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是幸运的那一个。最具重量级的奖品是一台手提电脑,而这份大奖就落在我的Block的一个朋友手中,实在是太幸运啦!!!其他的奖品其实也不差哦,有在Orchard Hotel住宿一夜的礼券、一套Home Theatre、高达$500的Apple Store折扣券、IPod Nano等,只可惜啊,我一路以来都没有中大奖的命运,所以什么奖品也没得到。所以,还是脚踏实地地赚钱好,不要每天期待天将横财。毕竟自己赚来的钱比较踏实嘛。

在晚宴的尾声,大家围成了一个圈子,一起唱Hall Song。唱着歌的时候,脑海里浮现了许多往事。第一次接触这首歌,是刚开始到新加坡上大学的时候。当初一个人离乡背井,在异乡没有认识的人,是这个Hall让我看见许多友善的人,是这首歌让我感受到Hall的温暖,决定在这里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涯。

这首歌也深切地让我回想以前在Rag的时候,一班朋友嘻嘻哈哈,为了实现一样的目标前进。我们一起流汗流泪,整个过程是开心无比的。就在获得胜利的那一刻,真的觉得像是大家一起携手爬上了世界的顶端。这首歌的内容,完全将我的心情给唱出来了。

而在晚宴唱着这首歌的时候,心中是充满无限的感慨。这些年来,Hall为我带来了快乐,当然也有面对许多抉择的时候,也让我看清很多现实的真面目。这一切一切,都使我的人生经验丰富起来,让我茁壮地成长,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温室里的小花,不堪一击。

晚宴结束了,大家忙着拍照。这时候的Alumni,估计他们是80、90年代的Kent Ridgeans,聚集在一起,唱起他们当年的Hall Song。让我感动的是,他们似乎没有忘记当年的歌,依然十分亢奋地唱着歌。当年的那份青春与活力,仿佛又回到他们的心中。大家突然之间,年轻了。不知道多年后,我会否像他们一样,依然骄傲地唱着这首属于自己的歌。但愿。



这次的晚宴,真的是值回票价。深深印在我心中的,不是晚宴的豪华,不是精致的食物,也不是现场设计的特色,是人。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人情味。是这个Hall,让大家相处、相识、相惜,这是一种缘分。许许多多的缘分从这里开始展开,甚至是一直延续下去,没有间断。人一生的经历永远是无间断的,而我们所面对的人,正是我们对自己生活经验的一种见证。正是因为人,我们才会判断,自己所经历过的是否是快乐,抑或悲伤。显而易见,这场晚宴里的人,都是因为拥有美好回忆,才会出席的。

希望在多年后,我会像这些Alumni般,出席Hall的周年晚宴,依然激情。因为在这里,拥有我青春的回忆。

最后,祝Kent Ridge Hall 30岁生日快乐!!